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凯发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在交流中提升 于思考中前行——民族地区青年新闻工作者参观考察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4-02-15

  探访人民日报印刷厂、参观中国新闻社、聆听融媒体建设系列讲座、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座谈会……连日来,20名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地青年新闻工作者在北京参观学习,共话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本次“芝兰玉树 石榴花开——2023民族地区青年新闻工作者参观考察团”活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是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中的试点示范项目,由中国民族报社主办,旨在促进各族青年新闻工作者在学习中交流提高。

  在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民族地区青年新闻工作者开启了参观学习的第一站。

  “展品精美,寓意深刻,不虚此行!”站在名为《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前,来自新疆广播电视台的玛丽亚·甫拉提拍照留念。“我特别喜欢精妙的中华传统工艺,这座屏风体现了白族传统银器手工制作的技艺,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看着栩栩如生的各族儿女的雕像,玛丽亚·甫拉提不禁连连称赞。

  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而长城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抵达八达岭长城时,雾气并未散尽,凛冽的寒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来自西藏日报社的狄碎虎和同行的伙伴相互打气,“爬长城十分不易,大风像刀割似的,最陡处坡度达80度,可想而知长城的建造者,以及曾经在这里驻守的将士们是多么辛苦!”

  狄碎虎是第一次来到长城,登上北八楼,眺望远方时,面对在群山之中盘旋的“巨龙”、饱经风霜的敌台和敌楼,他不由得感慨万千:“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的理解是不到长城,就无法领略长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长城是中华民族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学习”是本次活动的关键词之一。通过新闻采编业务观摩体验、中央主流新闻单位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各族新闻工作者了解媒体变革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现状,明确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所应承担的责任。

  走进人民日报印刷厂,扑面而来的油墨香气让来自西藏日报社的龙霞十分兴奋,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控制中心与制版中心的操作流程。“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报业的发展,看到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十分骄傲。”龙霞说。

  龙霞是山西人,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西藏日报社工作。初到西藏时,她在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帮扶。陌生环境、语言难关、知识短板……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她下定决心干出一番事业。

  参观时,龙霞总是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并把所见所闻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次参观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提醒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时刻充电学习,回去后我会把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同事。”她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表示,只有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才能润物细无声地讲好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该院民族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明关于“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重大论断”的讲座被大家称作“精神升华的课程”。在学院的石榴园里,在复刻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大家共同念出“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铮铮誓词。

  西藏日报社藏文编辑部的拉巴次仁在课后对“团结一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作为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我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不放松。”他说,今后将更加注重报道民族团结的典型故事,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乐意学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

  在中国新闻社,参观考察团观摩了融媒体大厅,了解了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网的采编制作过程。

  “中国新闻社的考察、交流、学习,让我深受震憾、深受触动、深受启发。”谈到中新社在创新融合报道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新疆日报社的古在丽阿依·海比布觉得收获满满。“这次学习是工作理念的激荡和更新,尤其是用融媒体向海内外讲好新疆故事、制作更多优秀新闻产品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在中国民族报社“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座谈交流会上,各族新闻工作者分享自己的工作体会与心得。现场频频互动,气氛热烈。

  “业务交流促提升,互学互通谋发展。”来自甘肃天祝县融媒体中心文艺部的王春财在笔记本上记录各单位的工作经验,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作为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利用好新媒体十分重要,要注重用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

  “如何用镜头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如何挖掘‘素人’网红?”“民族团结的报道应该注重什么?”……一个个问题抛出,一次次用心回应。短短9天的北京之行,各族新闻工作者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共同成长进步,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参与采写:实习生李晓丹、覃真婷、赵游梅、宋洁、许一涵、兴千喜、卯静云、锁菲娅)